胤禛、胤祺都没听说过唐甄,也就只是听听,不过他喜欢《济民月刊》应该是和那些只会舞文弄墨的读书人不一样,说不定有些其他本事。
胤礽没想到汗阿玛会让唐甄当自己的师父,此人的某些言论简直大逆不道,还骂过皇帝,真的愿意老老实实给自己上课吗?
唐甄一开始的确不愿意,但是他读了《济民月刊》,发现如今的朝廷虽然有百种弊端,但却又和以往的朝廷不大一样,似乎在鼓励人们探索一些新的学问。
这让他对如今的朝廷愈发好奇,正好皇上召见了他,还给他入朝为太子师的机会,他便答应下来。
不过康熙也提前和唐甄打过招呼,“你那些大逆不道的思想朕都听说过,若敢在太子跟前提起,小心你的脑袋,说些经济上的见解也就是了。”唐甄主张学以致用,经世济民,反对空谈,这点康熙很是赞成,对于胤礽来说,学四书五经又不是靠科举,义理学得再精,不会用也是白搭。
唐甄在心里叹了口气,既然都已经入了京城,就不可能傻乎乎的往枪口上撞,跟太子骂君主。说些与经济农桑相关的事情,融入太子的治国理念,这样太子登基后,百姓们富起来,他也就满足了。
康熙把从江南带回来的人都安排的差不多了,又心虚地去哄了一圈宠妃们,刚轻松下来,慈宁宫那边就叫他过去。
之前因为王氏的事情,太皇太后已经批评过他了,还让他保证王氏在宫里只能是个庶妃,康熙满口答应,汉女再好,也不能越过满蒙出身的妃嫔。
康熙以为这次老祖宗又要念叨他王氏的事情,谁料老祖宗说得却是神书之事。
康熙听完老人家的猜测,愣了半晌。
太皇太后瞥他,“要不是那日苏麻喇姑在,我们还不会怀疑,你可真行,瞒了这么久。”
康熙回神,忙跪下请罪,“是孙儿糊涂。”
苏麻喇姑赶紧上前扶他,“老祖宗知道您是为了朝堂稳定,自然不会怪您。”
康熙:……康熙心说您二老编的合情合理,都用不着自己解释,他就顺着太皇太后的思路说,反正太皇太后也不知神书里究竟是什么内容。
“老五这孩子不容易,能帮你瞒这么久已经不错了。”太皇太后道:“要不是他关心苏茉儿,我们也不会生疑。你回头可不许骂他,人家为了放本书,还喝了两天苦药呢。”
康熙嘴上答应着,心里已经迫不及待去尚书房抓人了。这臭小子,暴露了都不知道!
第122章
“让你放本书, 又是装病,又是吃药的,还是被苏麻喇姑和老祖宗发现了。”
胤祺正在尚书房认真背书呢, 就被康熙叫到乾清宫来,好一通数落。
“朕能指望你干什么?”康熙戳着儿子的光脑门,“要不是老祖宗他们自己把事情圆上了,你就暴露了知不知道?”
胤祺被戳的直往后仰, 他听了老祖宗和苏麻喇姑的思路, 简直大松一口气,“原来还能这样。”
康熙道:“老祖宗没读过神书,对前朝的事情也不了解才会这么想,即便这样,老人家也挺担心。”
“担心什么?”胤祺问。
“担心西学太过先进,逼得咱们不得不跟他们学。”康熙说着叹气, “其实仔细想想, 本来就是这样, 只不过我们是和后世的西方学。”
胤祺闻言笑起来, “那就一点都不一样了,我们现在在学,不就比他们发展的早了?”
康熙想想也是, 点了点头, 又叮嘱胤祺,“以后见了老祖宗知道该怎么说吗?”
胤祺道:“就说是汗阿玛让我和四哥去放书的,因为我俩嘴巴严实办事可靠。”
康熙:“……”
康熙忍不住捏住胤祺的脸, “让朕看看, 你脸皮怎么这么厚。”
“疼疼疼!”胤祺挣扎。
正这时,外面人通传, 德妃娘娘要生了。
妃嫔生产前,宫里都会提前安排好稳婆和太医,康熙倒是不用亲自过去,只让人去随时打听情况。
康熙记得胤祺之前提过“十四弟”,就好奇问他,“你看的话本里,十四阿哥是乌雅氏生的吗?”
胤祺点头,“不过出生时间好像推迟了。”
康熙哼了声,“写话本的人要是连皇子皇女的出生时间都知道可还了得。他又问胤祺,你十四弟叫什么名儿?”这个倒是可以参考一下。
胤祺道:“他小时候叫胤禵,后来叫胤祯。”他说着还在康熙手心写了个“祯”字。
康熙想了想,“胤禵这个名字就可以,就这个了。”他又问胤祺,“那你后面的弟弟们都叫什么名字?”
胤祺挠挠头,“记不住了,话本里很少提到后面的弟弟们。”他瞅着康熙,“您是不是想偷懒,让我把弟弟们的名字都告诉您,您就不用自己动脑子给他们取名了。”
康熙:“……”
胤祺一副“被我猜中了吧”的表情。
康熙才不承认,“取名还用动脑子?你以为谁都和你一样懒?”
父子俩闲聊两句,胤礽来了。
自从揆叙那事儿之后,胤礽面对两个弟弟多少有些尴尬,一方面惭愧,一方面又担心,担心老四报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