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架空 > 门阀之上 > 门阀之上 第82节
  “狐狸跳至饼前,顾盼左右,见窦融与来翕双眼渴渴而望,狡黠一笑,将饼分成大小两块。两人见了,皆情急道,一大一小,怎可如此?狐狸点头称是,旋即在那块大一点的饼上咬下了一口。此时大饼变得却比另一块更小。窦融与来翕复言道,一大一小,怎可如此?狐狸闻言,故技重施,又在稍大的那块饼上咬了一口。如此往复几回,所剩两块饼终于大小等同。窦融与来翕各自满意离开,光武却笑着看那狐狸吃的圆滚的肚子,道,你既食得此饼的三分之一,朕便将陇上之地的三分之一供你居住采食吧。”
  陆昭知元澈暗言上次与彭通、王济等平衡陇上人事安排一事,遂笑道:“殿下脸皮真厚,自比光武。”
  元澈道:“子多类父,陆中书既曾将我父皇比作光武,想来我亦不稍逊。”他紧了紧怀抱陆昭的臂弯,如同掬着一汪冰凉的春潭,良久,他才道,“待大战结束后,或许有劳你这只小狐狸再分一次饼吧。”
  元澈小心翼翼地捧着陆昭的肩,清晰感受到贴近肌肤的起伏与呼吸渐渐趋于平淡。他原想问吴中是否还有粮草可调,安定存粮是否足矣支撑这次消耗,陆昭手中的粮是否比汉中王氏所掌握的要多,又多出多少?
  但这句话究竟还是没有问出口。他们总有各自的立场不是?他是君,亦是她的情人。这样的话当着她的面问出口,她如是作答也好,欺君罔上也罢,无论怎么选,对于某一方,都是背叛,都是为难。
  他已不想让她过的艰难,金城辩法之后,她的身体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瘦下去,行台的迁移与诸多公务消耗了她大量的精力。先前在前线吃不好睡不好,如今多好的吃食也喂不起来她,元澈着实懊悔。他准备引以为戒,这次打武威就不要带上她了,留在金城将养着。只要他的仗打得顺,就赶紧下陇,回攻京畿。
  他要娶她为妻,似乎这有些一厢情愿,但是这世上两厢情愿的事他又做过多少?门阀执政的年代,他有太多隐忍,太多屈就,即便这次仅是一厢情愿,那也任性一回吧。
  烛火再一次被吹灭,元澈的唇拨开了轻轻遮挽在身前的手,耐着冰凉,留下了一缕缕炽热而亢奋的温度。情丝缠腰,情焰燎腹,小别总胜新婚,几日积攒的想念随着一次又一次的深吻落在了肌肤上,带着独特的占有与侵略。
  陆昭的头微微仰着,目中与腹下似乎双双凝着冰凌,在一呵三叹中化成水,在每一次颤抖中,都流的更多。元澈没有移开目光,直视这一表达方式足够热烈,足够回应她无声的嘉奖与不自知的撺掇。他即将把陆昭翻过来,然而忽然决定在这片刻坦诚的直视中问一个问题:“昭昭,你爱我吗?”
  那双本已起雾的眼睛忽然变得格外清晰,跟由酣畅的颠簸而散掉的神与劲仿佛在一瞬间都收了回来。陆昭只觉颅内轰然,鼻尖上尚温热的汗珠就这样慢慢地、滚滚地倒流在眼中,刺得她无法回避。云雨顷刻就要散去,没有了潮汐的涌动,连同下方的浸入也变得硬不可耐而稍显突兀。
  陆昭知道,元澈是在认真等一个答案的,而她却无法给他。她无法从过往的做法中,给一个爱的定义。利益对半分,那叫爱吗?那叫公平。她拿大头,那叫爱吗?那叫算计。元澈拿大头,那总是爱了?也不尽然,那叫政治让利。
  “那……你爱我吗?”陆昭狡猾地反问过去。
  不料她的话音刚落,元澈便答:“爱。”声音温柔而笃定。
  陆昭只觉得双眼微热,试图极力保持着才浮出水面的清醒与理智,然而即便她在脑海中飞速思考是否相信这一句话,但是她的胸口的血液却已沸腾掉,几近蒸腾至干涸。这句话,实在是太过动听。
  此时,外面忽然传来内侍的声音,行台有急事。元澈转了脸向帷帐外的方向说了一声知道了,随后慢慢地退了出来。烛火的强光点亮了满室的金碧海,他匆匆披系了衣衫,也明白自己或许不再有机会听到那个答案了。
  行台的通传者并未入陆昭所居的小院,但内侍却清楚都有谁在里面。元澈正了衣冠,一应披挂穿戴整齐,在一间别室见了来者,随后知道了情况。
  “褚家娘子死在王氏的庄园里了。王济暂先交印告假,处理后事。”元澈回到陆昭的房间,一边说,一边慢慢沿着床榻坐下,而后将手中的那封王济的辞呈递到陆昭手中,“听说是几家之间的乡斗。”
  陆昭静静接过这封辞呈,而后幽幽道:“殿下是曾想问我,陆家手中目前有多少粮草吧。这件事情发生,王家的粮只怕已非陆家一力所能够抗衡了。”陆昭将辞呈阅过一遍,笔迹干净严整,不见丝毫潦草,“殿下容我几天去各方安排一下吧。”
  次日,汉中引发人命的乡斗事件便传至行台。王济连夜赶往汉中,据闻悉,褚氏诸人亡没者甚重,仅有一二存者侥幸活下,现已得到医治。然而褚家娘子却未能幸免,晚间晦暗,贼人凶悍,列阵野战,褚氏娘子被人群冲散,践踏而亡。据说找到时,一支胳膊还扭在辇榻上,似有多处骨折。
  而王家对此事的处理也极为凶悍,郡府兵与部曲皆在王门之手,几乎倾巢而出。王叡很快集兵,前往营救,在得知褚氏已死之后,转而领兵杀向杨家与张家,一夜之间,两家灭门,南郑县血流成河。
  毕竟王叡有着使持节之便宜,而此次乡斗已非木棍等持械斗殴,而是上升到了白刃相像。随后两家便被定以谋反罪名,写入卷宗,一份留存在汉中郡,一份则上交到了行台。对于谋反这一定罪,陆昭与魏钰庭等虽不愿附议,却也无可奈何。
  死的人是阳翟褚氏,乃是洛阳附近的大豪族,如今人证物证没有一丝纰漏,若贸然驳回,必会引起两家不满。如果渤海王元洸因此受到司州褚氏等大豪族的鼎力拥戴,那么来日在行台归都,争夺京畿的时候,函谷关以东则未必尽友。
  可是若定以谋反罪名,不光这两家灭门之事无法追究,所涉五服之内的姻亲只怕都要死在屠刀之下。陆昭甚至断定王叡可能已经这么干了,汉中王氏借机整顿乡里,对那些素有怨望的乡人进行一次彻底地清洗,随后刮取大批的钱财与粮草,立足益州。
  陆昭下了决定后,当日找到了元澈,道:“这几天需要准备一下,后日我想去凉王妃墓祭奠。”
  第190章 中秋
  对于汉中乡斗的定性, 行台终于在次日给予了批复。杨、张两家罪论谋反,至于五服之内如何决之,行台方面也没有定死, 仅说罪可论流徙、徭役,若极恶劣者, 则由郡府商议决之。
  “这还是王家问了行台。”中书侍郎柳匡如将诏书下发后, 终于在休息时得以向尚书金曹卫渐抱怨,两人皆为关陇世族出身,自小长大, 说话也就自在些,“如此悖行礼法, 与叛逆何异啊。”
  卫渐一身素氅,头戴竹冠, 散发微束,腰间加以玉扣帛带。因袍服为綀布所制, 布料坚硬挺拔,勾勒出的姿态自然也是极为俊雅。此乃是时下最流行的名仕打扮, 然而这一身装扮却非卫渐自己引领, 而是效法了顾承业。
  顾承业此时仍未授官,其人似乎对此也不以为意,如今正居住在灵岩禅院。因其形容俊美, 举止风流,引得诸多世家子弟效仿。更有甚者,每日便守在禅院四周, 若能得见顾承业今日装扮, 便即可飞入家中,告知主人。顾承业对此既无刻意回避, 也无微言之辞,时人便有“虚合无迹,渊源难度”之评。
  这种穿衣风尚也渐渐传入
  了行台。行台虽立,但毕竟官服没法统一定制,况且待行台归都后,这些职位或许还要有所调整,元澈索性也就由得这些世家子弟穿时服行走。
  卫渐对世族手段看得更深些,说得也就更露骨些:“凉州粮食短缺,又是饥馑之年,太子先前不作封赏之举,就必要迅速拿下武威。开战在即,怎能允许汉中再有变数。王家也是吃准了这一点,先斩后奏,就算他们这次不问行台,你我也要补上一份定罪张、杨的诏书,给王家送过去啊。”
  自晋以来,地方豪族枉顾中枢权威者便已是常态,以某种缘由起兵清理乡间的同时,也是在完成对另一方产业的吞并。第二次王敦之乱时,会稽虞潭自封明威将军,在余姚起兵,讨伐当时从王敦之逆的沈充。是否是共赴国难暂且不论,沈家乃是吴兴首富,自此一败,后人竟要沦没舟山隐居,那些大量产业却不知进了谁的口袋。只知道事后,朝廷仍要眼巴巴地给虞潭补上一个冠军将军,随后还请了虞潭去做吴兴太守——沈家的父母官。
  柳匡如心领神会地笑了笑,随后将话题转移到了别的地方:“王令如今归家,正仲你倒是可免去厅堂之喧扰,驰骋深幽于物化之外啊。”
  “王令请假不过一旬,汉中有阴平侯和王子卿坐镇,想来也没有什么大麻烦。”
  柳匡如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上回卫渐在陆中书面前应答如流,颇为尚书台增光,又因其出身卫氏,家世甚高,自然也就成为王济拉拢的对象。像主官请假时长这样的信息在旁人那里是得不到的,也仅有在卫渐这里可以打听出来。
  卫渐闲话几句也不忘恭维旧友,“陆中书大而敢当,国士沟壑,你元襄骥从其畔,来日必可蟠腾关陇。”
  “正仲兄盛赞,受之有愧。”都是世家子弟,谁也不会把夸赞的话太过当真,“对了,明日中秋,太子与陆中书要在明楼设宴。陆中书托言于我说,正仲兄你虽好雅静,意在清趣,也不要忘了稍顾流俗尘世。”说完便将一份拜帖交与了卫渐。
  如今顾承业在灵岩禅院养清望,一时玄风大热,陆昭随要为表兄拔以势位,却也不想人人崇慕虚无。中秋宴她还要有一番大动作,如果这些世家子弟各个趁着主官放假神游寰宇,在舆论上便无法达到预计的效果。
  陆昭请柳匡如单独奉拜帖给卫渐,甚至言辞之间稍稍低作姿态,盛情之中也不乏一些歉意。毕竟这种做法有点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味道。不过但凡人坐到高位上,多多少少都会不自觉间用到这种手段,本来这句谚语的意思就只有两个字,那就是“特权”。
  卫渐展开拜帖稍作观览,字与辞都是极漂亮体面:“元襄兄无需多虑,明日自当赴宴。”卫渐拱了拱手。
  两人攀谈片刻后,因各有公务,也就分道作别。卫渐默默望着柳匡如的背影,喃喃道:“这么快柳家就被拿下了……陆中书啊。”
  贺家鲸落,陆氏崛起。开创者横死,继任者则踩着前者的脚印,拾起他们的遗产与辎重,避开他们的失败与教训,最终走向功成。
  明楼正对着的是凉王妃曾停放棺椁的容与堂,因宴席之故,竟也被人顺手收拾打扫出来。中秋当晚,玉京宫内明楼结绮,灯火初张,今年中秋佳节对于许多人而言,注定要在行台渡过。
  台臣们半喜半忧,忧者无非是京畿尚未收复,家人无法团员,喜者则是凉王攻克近在眼前,而行台这一批人,可以说是先立功者。日后从龙,或许无法像寒门那般备受宠信,但也算为自家阀阅添上了一笔颇为可观的资历。
  为此元澈与陆昭也是不遗余力地布置,宴会的饮食并不豪奢,但是场面与礼制却颇为盛大。陆家为此也出资不少。
  自玉京宫起,绵延至王宫周边,不乏有以朝廷名义分发的餐食,一时间便被众人哄抢而光。城内五日取消宵禁,自早至晚,皆车水马龙汇流成河,鲜衣怒马招摇过市。此际虽然是战时,皇帝又被困于长安,实在不该大张庆贺。但因行台大迁,百官齐聚,先前太子又将世族得罪的有些狠了,所以从大局考虑,为了维持局面稳定,元澈与陆昭商议,还是庆贺假节如常。
  时下而言,反攻京畿自然是越快越好,但如今太子与世家对峙的局面尚未解开,凉王之逆尚未平定,一旦战役中有突发状况,于士气打击便会极大。先前行台得报,函谷关守将甘奕与崔谅部下满虎在乡野交战,不敌而退。长安方面也与司州部分豪族有了联系,而崔谅本人从武关方面有所突破,与荆襄方面将成罗网。元澈即便人数上为崔谅的两倍,但是在体量上,却不足以和现在的崔谅硬碰硬。
  所以眼下无论是扫平凉王还是撬开崔谅,重中之重并非用兵,而是与各方达到一个政治上的共识。凉州整体的共识要解决消灭凉王过程中产生的粮草危机,而与其他各州的共识这是在日后争取一个共同发兵长安的契机。能够将己方稳定而不生乱,远比在几场小战中横扫敌锋来的更有意义,哪怕仅仅是维持一个表面的假象。
  此时,明楼旁边的容与堂内,陆昭还在为今日做最后的准备。与元澈一力促成今日的宴饮,她自身也有着不小的压力。王谧不久便要就任凉州大铨选,但如今秦州分州之事尚无决议。兄长已经不止一次催促她极力促成此事。所以她与元澈这一合作,背后也有着不小的政治意图。
  “我已准备妥当,你去明楼告知太子吧。”
  明楼内已经开筵,元澈端坐于上,所宴宾客乃是行台众臣,但也不乏世族中的头面人物。魏晋宴饮取静不取闹,除了军中粗狂多有百戏之外,皇室与世家最多仅以丝竹歌舞为乐。众人列坐两侧,偶有丝屏作以分隔,举杯共饮之余,也可借此便利偶作私语。待酒过三巡之后,也有零零散散的人退出殿外,或登高望月,或举杯独酌,也是各自适意。
  既是中秋宴,也不乏雅戏,膳房早早做了团圆饼,以刻有题目的竹片放入其中,蒸出后放入团圆盘中。宴中,重臣离席自取饼饵,并查看题目,宴散之前将题目要求的诗歌辞赋等作出,呈上御览。
  此时小内侍也为元澈取了一枚饼,元澈掰开,取出内置的竹片,小内侍接过道:“殿下,是赋。”
  元澈神色顿时便有几分尴尬,汉家文墨,他自问只得书道,对于诗歌尚且勉强,更何况艰深的辞赋,遂苦笑道:“《典论》有云,诗赋欲丽,辞藻华美本非我所长,此题与我实在为难。”
  众人听罢也只也不敢强求,倒是坐在不远处的柳匡如指窗外不远处道:“那容与堂内可是中书?”
  另一人答正是:“前朝陆机、陆云素有文采,辞赋多有名篇,我等无缘得见先贤风流。此题不妨由中书来作,我等也能一闻吴中清音雅韵。”
  元澈闻言不乏点头道:“当让陆中书作赋,如此孤也无忧无虑过个节。”旋即派小侍去请。
  小侍匆匆下楼,众人也各自疑惑,不知陆昭此时离开却去那容与堂作甚。各自猜测一番后,知情者便低语,那里曾停放凉王妃的棺椁。先前凉王杀王泽,便将头颅祭在那里,据说前几日打扫,太子已命人将王泽的颅首送返汉中。
  片刻之后,小侍折返,道:“中书确在容与堂内,只是面见殿下尚有不便,但中书愿为代笔,替殿下做赋,还望殿下稍后片刻。”
  元澈笑了笑:“既是代笔也不能让她一人躲了去,不知届时又跑到哪里搜肠刮肚。柳郎,你既身为侍郎,便守在容与堂前,陆中书做出哪一句你就抄来哪一句。”
  柳匡如闻言应是,便匆匆携小侍下了楼,不过片刻便有辞句传诵上来。
  第191章 辞赋
  明楼之上已有不少人凭栏而望, 容与堂内一抹身影正提笔疾书。
  “露滋令月,意揽高秋。驰怀清渚,挥斝明楼。逐望舒于桂影, 托清梦乎琼舟,慕群儁之逸轨, 乘云汉而遨游。”
  于此同时, 众人面前,一名著作郎接过小侍送来抄录的词句,手捧雅笺, 清声诵读。此为辞赋开篇,席中众人或品辞藻之味, 或评清丽之趣。
  “时人皆云陆中书行台得意而凌人,此句神游于外, 意气通拔,可知此言谬矣。”
  片刻之后, 又有词句呈送,那名著作郎则继续诵读道:“若夫北阙辽阔而无睹, 蟾宫淹寂而无闻。惆怅逡巡, 形乎皓玉。徘徊漫步,谓之丽人。娉婷似雪,嬿婉如春。暗扶光以销骨, 倾若英而离魂。但许万期为须臾,天地为一朝,白露湿其兰佩, 青镜映其鲛绡。鸧鹒侧首, 戚戚诉以缄默。皓鹤低徊,婉婉惊乎唳嘹。纵使倾海为酒, 并山为肴,怎奈离恨伏之玉榻,乡思瘦其宫腰。素月流辉,更叹华殿之凄冷,缥云渡梦,难掩玉屏之寂寥。将坠之泣,萦回九皋以哀响,欲陨之叶,摧敝重阜于寒宵。”
  吟咏声渐落,庭中众人也略有凄凉之色,而窃窃私语之声也频起。
  “中秋之夜,咏颂嫦娥,美则美矣,只是多有哀声啊。”
  另一人则觉不然:“月之属阴,本有凄凉之意,自然声凄凄,哀婉婉。况且那嫦娥本是后羿之妻子,登仙离散,自然有相思之意……”
  然而此人仍未说完,又被另一人反驳道:“刘君大谬也,嫦娥与奔月之说,乃出于商朝卦书 《归藏》,后因汉《淮南子·览冥训》而有详述,并无后羿之妻一说。后羿之妻说,乃是汉朝高诱私论,莫非刘君愿逐涿郡门户之言?”
  高诱出身于涿郡,算是保太后贺氏的同乡,贺氏因罪没亡,先带着郡望也受到了鄙视。同朝为官便是同朝竞争,以政治正确作以打压言论,也算是一种常态。不过这种言论一旦兴起,也会被纠结地没完没了。因而此人言毕,众人不免压低声音劝道:“慎言,慎言,咱们只谈辞赋,不言政事啊。不过陆中书既已言相思,当是作思念后羿之论吧。”
  “我看未必。”卫渐忽然发言,“我等只闻其声,不见其字。相互之相,家乡之乡,俱是同音,却又别意啊。”说完卫渐便问著作郎,“不知柳侍郎抄送此句是哪一字?”
  那名著作郎道:“正仲明识,正是家乡的乡字。”
  “嫦娥奔月而思乡,陆中书自取初古之论。”卫渐闻言缓缓颔首,然而忽喃喃道,“只是此中意似非在嫦娥啊。”
  此言一出,众人也低头各自回味。陆中书曾囚于金城玉京宫,凉王妃棺椁亦停于此处啊。
  未等众人明言,楼下又呈送新作词句。在著作郎的吟诵下,凄清之意渐转为凄怆幽抑,如乌云闭月,晦暗难明。
  “至于荒庭虚槛,曲池文轩。巨卿因迟而梦,故人倚树而眠。至亲所居,俱在云下。家国何在,有无长安?胸驰臆断,凯风不盈一握。神遣思游,棘心近乎韶年。金分玉斫,水度云穿。随俯仰而怀恸,相顾盼而无言。星晖陆离,似流波而自逝。灯影驳荦,如膏火而独煎。心锐动浅,望速应迟。挥残斧以负意,铸断簪而成诗。悯默乘风,按幽抑为永久。苍华抱月,携沉潜以佐时。”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词句原出自《诗·邶风·凯风》。棘为小木,多刺难长,其内里又极为稚弱,故常比作幼子之心。而凯风自南而来,柔和温暖,便常寓意母亲爱护之意。
  此处便有人附和先前卫渐之言:“既有凯风棘心之论,定是思乡思亲无疑了。”
  上首处的元澈听至此处,也忍不住微笑起来:“六朝繁文绮丽,吴人阿侬之语,柔柔娓娓,沉湎于情,如今看来当是有误。既有念至亲而思家国,挥残斧而铸断簪之言,也就自有临风沐雨之慷慨,实难与前者一论。”
  容与堂下,除了柳匡如外,已有不少人下楼围观、门户自开,月清风朗照入室内,陆昭一袭白衣欺霜赛雪,清容憔悴,仿佛轻风骤起之时,纤云亦要凌风追月。此时,抄录者已非柳匡如一人,一些途径于此的文官与世家子弟也争相抄录,甚至传送于玉京宫外。
  “是以弃缄縢,焚灵舟。断发且摒错智,饮鸩应为良筹。昭阳日影,寒鸦敛翮而尤待。信庭歌悲,明珠息光而暗投。莫嗟朝露,蓂荚及晦则及尽,岂怨浮生,世事无情而无休。嗟夫!亲懿临之紫阙,羇孤亡于寒窗。悼神人之永隔,哀死生之异乡。浪阻冥海,非舟楫之可渡。陨暗星汉,欲乘槎而彷徨。穷达异心,绝阳平之归路。人情怀土,掩沔水之凄凉。”
  此章既出,众人哗然,对陆昭此番表面吟咏嫦娥,暗地却在祭念凉王妃,已是认定。“灵舟既焚,这尸身安在啊?”灵舟乃运送棺椁之船,而凉王妃王韶蕴的棺椁与尸身到底是在何地,当时也是众说纷纭。
  “听闻王妃是为保家族,自饮鸩酒而死。兵临城下来迎灵柩的,若所我所记无差,是征南将军吧?”
  “哎,阳平雄关虽是通衢,却难令王妃归家。汉中沔水虽润乡土,却也难载异乡亡魂啊。”
  众人哀叹之声,此起彼伏。
  此时,远在一处院落内独居的崔映之也拈起小侍送来的辞句,目光怆然,喃喃念道:“亲懿临之紫阙,羇孤亡于寒窗。”她慢慢推窗,望着明明月色,“来日父兄陈兵于紫禁,我是否也要注定饮鸩于此窗之下……”
  元澈深吸一口气,看来陆昭的刀锋,已刺入王门肺腑了。政治有政治的规则,既然先前有大义灭亲之举,那么之后汉中王氏就无法再于亲情人伦上汲取政治资源。牺牲了千百年来深植于骨血的亲缘之义,来换取政治果实,也就因此打上了冷血的标签。
  褚氏娘子之死他虽然不相信是王门为之,但因有王家摒弃王韶蕴之事,汉中王氏借褚氏之死清扫乡里,巩固地方实力这一做法,也就蒙上了阴谋的暗影。这件事后,汉中王氏必然大损清望,而在东南的布局,褚家即便再信任,大抵也难有更进一步的合作了。
  此为一石二鸟,在益州与司州双双撬动对方的盘面,已经让汉中王氏失去了依托乡里与进望关东的可能。至此,倒向行台,倒向太子亦或是西北世族,才是王门唯一的出路。
  著作郎旋即又拿到了新的篇章:“或叹曰:害其者,世道也,伤其者,世情也。此虽非大悖,却仍可自省而问之:此身何甚,承泽骨血!此生何幸,披光庭门!我之衍齐承周,以世功而为族。经国辅帝,用论道以立身。至交知友,犹效刎颈之报。父兄佐国,自有死命之臣。山河破碎,吊古伤今。非独秘之所耻,惜前朝之无人。若为寒素,自奔月以独往。既袭世祚,当体国而正伦。”
  “生死之事,非庸者之能悉。至人之境,当我辈以履及。亲情乡情,当衣同袍。瑜质瑕质,俱照汗青。逝者已矣,生者犹栖。庐前祭拜,以此明心。今朝月下,犹是微时旧人。明日身畔,岂是独我前行?”
  “以世功而为族,用论道以立身。”这无疑是对世族最标准的诠释。王韶蕴殒于庭门,有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或因世道,或因世情。然而世族中的每一个人亦有子女家人,当遇到汉中王氏相同的困境时,可要效仿之?答案自然是否定的。至人之境,当我辈以履及。所作所为,自然是体国而正伦。亲情乡情,互相守望,不管资质高地,肯任肯为,自然能留笔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