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穿越重生 > 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 > 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 第186节
  “要是让它重新回来故道,那我们就可以用黄河将他们的解放区分开,不能互相支援。而且还能让洪灾消灭他们的军民。
  妙啊!此法可用。
  于是,1947年,花园口的决口被堵上,黄河回到故道,故道下游的数百个村庄被淹没,上百万人失去了刚刚开垦出来不久的新家园。
  而黄河改道流经的那几年,只留给河南、安徽和江苏大部分地区厚厚的一层沙土,土地变得贫瘠不堪,完全无法种植。
  【这片区域,解放后经过多年的治理种植条件才有所好转。】
  【这才有了淮海战役,百姓们宁可冒着枪林弹雨的危险也要推着小推车去支援我军前线的故事。】
  【常凯申再怎么努力写日记,也抹不去这份足以让人开棺鞭尸的黑历史!】
  第121章 江山如此多娇(七)
  不得不说,即使是封建时代的帝王们都被常凯申的这手骚操作给震惊到了。
  李世民手往桌子上一拍: “竟然不提前告知民众疏散?!”即使是现在,也没有这样视百姓为草芥的。
  假使在他的治下,有哪位官员敢做出这样的事情,撤职杀头都不足以泄愤,非得要诛九族才行。李靖分析道: 所以,后面的战役他们就输了。
  除非是胡人入侵,否则两军交战的时候,普通百姓向来是对战场避而远之的,谁都怕死。像这样推着小推车去援军的,只有是对对面那一方深恶痛绝了。
  李世民环视一圈殿中众人,意味深长: 对百姓仁义,就是对自己仁义。
  殿中的贞观武将们一开始受到了高仙芝的教育,现在又受到了这个教育,纷纷在心中警醒,以后要记得约束自己的部下,行事不能放肆。
  当下赶紧拱手行礼: “臣等遵命。”
  百姓们更是咬牙切齿。
  扒堤坝就算了,居然还瞒着附近和下游的这些人,是恨他们死得不够早吧?若是撞上这样的将领,真不如反了算了!“就是!咱们平民老百姓的命就不是命么?”
  这样的人就真该下十八层地狱!
  一时间,群情激愤。
  尤其是住在黄河下游两岸的,更是恨得牙痒痒。洪水无情,可这是人祸,不是天灾!可他们没想到的是,这还只是生气的开端——
  【这些都是后话,实在生气所以多说了几句。咳咳,其实今天要说的是北宋的黄河改道。】
  【这也是黄河的第三次改道。】
  【可以说,这次改道,也注定了北宋的兴亡,甚至让它之后的朝代也深受其苦。】
  【在北宋之前,大规模的治理黄河还是东汉时期,水利专家王景将黄河导入山东省东营市入海,保了黄河的七百年太平。】
  【到了北宋,黄河的泥沙又开始不堪重负了,开始发一些不大不小的小洪水,然后河道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一些偏移。】
  【有个叫李垂的官员就发现了这一点。】
  北宋的朝堂上。
  一位大臣不慌不忙的从自己怀里
  掏出奏章: “官家,臣日前看到一篇文章,关乎我大宋国运,臣恳请官家和诸位同僚一起观之。
  他这么一说,大家都来了兴趣。
  那位大臣展开文章,上面写着硕大的《导河形胜书》几个字。大臣开始侃侃而谈。
  大意是,这位叫李垂的小官,发现黄河竟然开始向北发生偏移。事关重大,最后皇帝便召了李垂来觐见问询。
  官家,北边可是辽国所在。若是黄河真的改道从北边入海,那岂不是就移到了辽国境内?咱们和辽国之间天然的屏障就凭空消失了!”李垂满怀忧心的道, 而且辽国若想要举兵南下,直接从黄河走,不过几日功夫就可以到达东京城!
  “官家,这是关乎国运的大事啊!”李垂痛心疾首道。
  皇帝端坐在御椅上,待他看过舆图之后,也陷入了无限的忧愁中。这……这可如何是好?
  李垂斩钉截铁的道: 为今之计,唯有治河,让黄河不再往北流,得让它往东流,离辽国越远越好才行!
  赵匡胤一听到北宋,耳朵顿时就竖起来了。
  要说,他和朱元璋还不一样。他是真心感谢仙画,要不是它提醒,自己可能到了地底下都不会瞑目。
  现在,他有信心局面已经离之前的那个结局远一些了。
  就连各地的牧马监现在都在大力的培育良马,那些儒生们根本不敢吱一声——金军南下的大刀还在头顶上悬着呢。
  那今儿仙画又是提醒什么?
  是不是赵光义那些不孝子孙们又给北宋找麻烦了?他听了半响,没想到听到了黄河居然会改道北上的消息。这……他思量一下,对宰相赵普道: “这李垂所言,似乎还挺靠谱啊。”
  黄河的确是他的一道依仗。
  按照之前的历史,国都一直在东京城,那辽军顺着黄河就过来了。
  等等……不对。”赵匡胤好歹也是军中出身,又细想一下,立刻觉察出了一些疑问之处, “黄河与长江不同,向来有枯水期,而且冬季容易结冰,可过军队。
  所以,即使不改道,黄河也并不算是不可逾越的天堑。
  这也是他之前一直想要把国
  都搬到洛阳和长安的原因。
  “这李垂,危言耸听!”赵匡胤生气了。
  赵普作为名臣能臣,也看出了其中的不靠谱: “黄河如此伟力,岂是人力可以更改的?”这听上去就不靠谱啊!
  君臣两个面面相觑。其他朝代的君王们也都觉得不靠谱。
  嬴政想到自己出巡的时候见过的丰水期的黄河,默了一瞬,冷哼一声: “这后世之人倒是挺敢想的。
  像他们大秦修灵渠,修郑国渠,可也没想过要在黄河头上动念头啊。
  扶苏忍不住叹一声: 仙画既然如此说了,那势必是黄河给了他们一个难忘的教训。只可惜涂炭生灵。
  西汉的贾让和东汉的王景,都是历史上著名的治黄专家。
  仙画也将这一期投送到了他们的朝代。
  两人都忍不住吸了一口凉气。贾让面色惊骇: “居然想要用人力让黄河改道……”
  谁给他们的勇气?
  潘季驯夜宿于黄河边,听着耳边滚滚的水浪之声,实在是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他是斯文之人,但此刻也忍不住恨恨道: “若非他们乱搞,如今的黄河怎会如此凌乱!”气煞人也!
  【李垂这个看法对吗?也不能说全错,因为北宋失去了幽云十六州,基本上就是以黄河作为天堑来隔绝北方的辽国。】
  【所以一听这个,当时的宋仁宗立刻就慌了。】
  【宋仁宗其实算是个不错的皇帝,宋朝的贤明之君,将大宋治理得还不错,挺繁华的。但是他可能继承了他祖上高梁河车神的基因,对着金国总是有些腿软。】
  【你说咱们,听说漂亮国开始打朝鲜了,那咋搞?节衣缩食开战呗,把它打回去不就行了。】
  【但北宋的皇帝甚至是文武官员们不这样想啊,他们不加紧军备,秣兵历马,反而想的是,既然如此,那我让黄河改个道不就行了?】
  【根本没有开战的意志!】
  【所以有人说,北宋的衰亡其实在它繁华的时候就注定了。甚至是从赵匡胤开国时定下“守内虚外”的军事策略时就注定了。】
  ……
  赵匡胤正在琢磨着这黄河改道,这以后可就是他的子孙要面对的事
  情了。谁知道,这一下子就听到了自己的名字。
  他茫然的眨眨眼,脸上立刻涌起红潮,既惧又羞恼:.…这怎么和他还有关系了?赵普不看他,低头看着地砖。
  杯酒释兵权的主意就是他给赵匡胤出的。哎呀,这宫中的地砖真好看。
  唐朝。
  李靖李世民等人自然不知道后世宋朝的政策方略,但大概可以从字面意思上猜一猜。“守内,自然是疆域内部。”苏定方一琢磨, 这倒也没错,虚外却作何理解?李靖思量片刻,犹豫着道: “可是将对外的防线虚置?”
  大唐战神一下子就觉得这世界上原来也有自己看不懂的军事策略,百思不得其解: 既然金军就在一侧虎视眈眈,为何要如此布防?
  不能理解。
  明朝的朱元璋自然知道为什么。毕竟史书上写着呢。
  为了提防边疆军队和将领坐大,怕他们将来夺权呗。但,这个不行,自己封儿子们为藩王镇守边疆也不行。到底要咋样才行?
  郁闷。
  【李垂和北宋朝廷犯下大错的一点是低估了大自然的伟力,心里没点数,当时自个儿有啥技术条件不知道啊?以为能靠人力给黄河改道?】
  【也不是没有人反对。比如对水利颇有研究的欧阳修和周沆。】
  欧阳修一脸严肃,痛陈利害:
  官家,黄河为什么往北边流?因为北边的地势低而东边的地势高,这是自然之理。如今想要逆着这道理,让它改往东流,这是大禹都不能做到的事情啊!
  你们醒醒吧!
  周沆直接道: “官家,诸位,如要让黄河改道东边,沿途的滨州、棣州、德州、博州与齐州,向来是富饶之地,也是大宋赋税来源的重地。万一出现不妥当,恐怕出现粮荒与钱荒。
  【但,对敌军的恐惧压倒了一切。从皇帝到朝中大部分人都支持让黄河改往东流。】
  【于是,就开始了历史上出名荒谬的“三易回河”。】
  【可怕的是,当时能够决定改道方案的都是一些重臣,而不是真正的水利专家、水利官员。有些人甚至可能都没亲自去到那边看过一眼,纯粹纸上谈兵。】
  【
  三易回河的第一回 由文彦博主导。】
  文彦博时任宰相,他对着舆图信心满满:
  “官家,您看这六塔河,我们只需要借助六塔河的河道,让黄河从这儿过,会省时省力许多。也避免让百姓负担过重的徭役。
  宋仁宗一看,这六塔河好像是离得挺近。
  这回站出来反对的还是欧阳修。
  欧阳修写了洋洋洒洒的奏章,讲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不能走六塔河。
  这六塔河宽仅五十步,称不上大河。想以这样小小的河道去容纳黄河之水,这简直是可笑至极!臣恳请官家挑选知水利之人,就黄河下游进行疏导,顺应天理,让它尽快入海。
  宋仁宗看了看他,又看了看文彦博,最后选择了文彦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