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武侠仙侠 > 乱世侠影 > 第二百二十二章龙宫婚宴
  敖旭看着敖时搔头摸耳的着急相,实在忍不住,凑近敖钦,低声把敖时要娶敖澈的事说了一遍。敖钦看看敖时,又看看敖澈,大笑道:“既然有如此好事,为何现在才告诉我?”敖时和敖澈互相看看,红着脸不说话。
  敖钦站起来,道:“马上通知你敖吉叔父,还有东海和西海的诸位,邀请他们来参加婚礼,我南海嫁女的同时又要娶儿媳妇!”
  龙王富甲天下,龙宫内各种物事应有尽有,很快的,两场婚礼筹备妥当,拟在后天举行,也不讲究什么黄道吉日,正是择日不如撞日了。婚礼当天宾朋满座,四海龙王都出席了,还邀请了天庭的一些交好。
  江一尘和江一尘本来打算帮敖澄闯关后就离开的,架不住敖澄的再三挽留,留下参加了这两场婚礼,也算开了眼界,各种稀罕的食材让两人大快朵颐,对身体也是一种补益。
  江一帆看看温婉可人的敖晴,道:“哥,咱们这位嫂子脾气看上去非常和善。”江一尘道:“这也算是互补了,说不定大哥就是看上了这性格。”江一帆笑道:“你猜他们有没有交换生辰八字?”其时人间正常的婚娶,男女双方都会交换八字。
  江一尘道:“四海龙族可不是凡人,交不交换也不是什么大事,要不婚宴结束你去问问?”江一帆道:“我看他俩挺般配的,不需要问就知道八字相合。”江一尘笑道:“这个八字和性格是两码事,你和杨芷八字怎么样?”江一帆道:“师叔祖看过了,说是不能算天作地和,也算佳配吧。”江一尘叹道:“八字是个大概,人心会变化的,安禄山受太上皇如此宠信,不一样造反么?莫非安禄山和太上皇八字不合?”江一帆道:“别管这么多了,抓紧吃喝吧,这龙宫的酒宴也不是普通人能够吃到的。”江一尘伸筷夹住一块龙虾肉,道:“一帆,多吃点,咱们师父这辈子都不会有有这个待遇。”
  婚宴一直持续了两天,敖澄意气风发,忙着招待各路宾客,不免冷落了江一尘和江一帆,两人也不在意,反正龙宫有专人伺候,除了吃喝也没什么事。
  第五天,宾客开始离开,江一尘和江一帆也向敖澄提出告辞。敖澄十分不舍,道:“两位贤弟,跟我回北海去吧,父王已经派人筹备了,我们也要举行婚礼。”江一尘心道:“原来龙宫的婚俗和人类差不多,男女双方都要举办,想来水准比南海还会更胜一筹。”嘴上却道:“大哥,北海的婚宴我们就不参加了,广州这边还有很多事。”江一帆道:“大哥,这两件水衣还要借用一下。”敖澄道:“没事,到海面后,把水衣压在悬崖上的石头下就行,我会去取的。”从口袋掏出一颗夜明珠,道:“水下黑暗无光,这颗珠子可以照明。”江一尘随手接过,道:“大哥,后会有期!”
  敖澄夫妇还有敖时和敖澈依依惜别,一直送到出口处,看着两人穿上水衣,游出洞口,才怏怏而回。
  尽管有夜明珠的照明,在漆黑一团的深海中还是不辨方向,加上有洋流,两人浮出海面时,偏离悬崖下有几里了。
  把水衣小心脱下,按照敖澄的吩咐用石块压住,找到小船,往黄飞龙的大船驰去。
  黄飞龙早就等的心焦无比,担心江一尘和江一帆有什么意外,现在终于看到两人安全归来,不禁大喜。
  江一尘道:“黄大哥,害你多等了几天。”黄飞龙道:“一尘,你俩遇到啥事了?”江一帆插口道:“黄大哥,我们去龙宫参加婚宴了。”忽又懊悔,道:“席上这么多好东西,怎么忘记带点上来给大家尝尝?”江一尘笑道:“你是客人,怎么好意思又吃又拿?”黄飞龙奇道:“你俩真去龙宫参加婚礼了?”江一帆得意的道:“可不是么,海龙王的宴席丰盛之极,很多菜肴别说见,听都没有听见过,想都想不到。”众人都显欣羡之色。
  江一尘笑道:“别听一帆胡吹!”江一帆急道:“哥,我哪里胡吹了?这些菜和酒你以前吃过还是见过?”江一尘笑道:“好了,好东西是很多,但是只有龙宫才会有,我们能够见识到,已经是福缘深厚了。”黄飞龙叹道:“我以前以为海龙王是传说,没想到还真有。”江一尘道:“神仙和龙王什么的,和人类不会有啥交集,大伙只需要踏踏实实过好自己日子。”
  西南风正盛,黄飞龙还是把小船系在大船的船尾,升起主帆,粗粗纠正一下方向,往东北方向驰去。一路无事,将近十天后,才望见珠江口。朔流上行,沿途还是船流如织,南来北往的胡人商船装载着大量货物,穿梭在大唐与海外诸国之间。
  江一尘站在船头,眼见马上回到广州了,心中自是欢喜,道:“我第一次出海,在海上总是缺少一种踏实感,也难为这些胡人了,长年累月漂泊在海上。”江一帆道:“那两件水衣可是好东西,早知道问大哥要了过来,下次再出海就不怕什么暴风了。”江一尘道:“水衣是宝物,怎么可能随便送人?敖澄大哥也是偷拿的,弄不好会被敖吉龙王责罚。”江一帆也是说说罢了,道:“明天中午就能到广州港口了,不知道这些天胡人有没有什么异动?”江一尘道:“别管这么多了,回家好好休息几天吧,黄大哥这些人也累了。”江一帆一指边上驰过的胡人商船,道:“就怕这些胡人还要弄点幺蛾子出来。”江一尘杀机一闪而过,道:“那四个胡人水手应该押解到广州了,明天和韦刺史商议一下,就在蕃坊斩首示众,以儆效尤。”